整站检索

新书速递

《救赎之星》罗森茨威格著,孙增霖/ 傅有德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11
浏览量:2014-08-11

《救赎之星》是弗朗茨·罗森茨维格的代表作,是其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救赎之星》的主要思想,那就是:摆脱对死亡对恐惧,走进生活。围绕着这一主旨,罗森茨维格重点做了三方面对工作,一是考察了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种种试图摆脱死亡的思想形式,并指出它们并未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借助“救赎之星”的概念阐明人类获得真正生命的途径;三是通过考察亚欧的诸种宗教,指出只有犹太教与基督教才是真正的救赎之希望。

《救赎之星》一开篇,罗森茨维格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凸现出了人类生存的内在矛盾,并指出,正是基于解决这一矛盾的需要才诞生了哲学。由此出发,罗森茨维格又进一步区分开了新、旧两种哲学。所谓的旧哲学,指的是从公认的哲学之父古希腊的泰勒斯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为止的西方哲学;而所谓的新哲学,是黑格尔之后的、以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新、旧哲学的不同在于它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罗森茨维格把新哲学的思维方式又称为“新思维”。总体上来看,旧哲学认为,消除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惟一办法是将个体消融到“全”(All)之中,此时到个体不再是个体,而变成了“全”到一部分,因而可以借着“全”到力量对抗死亡,甚至获得永生。而新哲学则与此不同,它给予了个体以充分独立的地位,它虽然仍然无法单枪匹马地对抗死亡,但至少它并需要在斗争但过程中放弃自身,它有着自身但价值,这价值虽然不一定很大,但却无法抹杀,也不可替代。

总而言之,《救赎之星》开篇提到的种种旧哲学所不能或不愿意解决的问题,都要在新哲学-新思维中才能找到答案。在提出了问题和解决思路之后,罗森茨维格详细阐述了以“救赎之星”为核心的思想。

“救赎之星”的形象来自于犹太人耳熟能详的“大卫之盾”。大卫之盾是用两个三角形重叠而成的六角星。罗森茨维格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代表上帝、世界和人,而用另一个三角形的角代表创造、启示和救赎。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六个最基本的概念或元素。上帝通过“创造”产生出世界;上帝通过“启示”选择了人;上帝以及人的创造性的工作产生出“救赎”活动。我们知道,旧哲学也探讨上帝、世界和人,但罗森茨维格认为,经过了康德的批判,这三者都变成了“先验幻相”,罗森茨维格称之为“无”。在康德那里,这样的无是否定性的,而柯恩则认为,这样的无并非一无是处,反而卓有成效地昭示了有(存在)。罗森茨维格由此出发,借助黑格尔的否定的辩证法,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将这三个无变成了形而上学(metaphysics)的神的概念、元逻辑学的(metalogic)的世界概念及元伦理学(metaethics)的人的概念。到此为止,罗森茨维格确定了第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接下去需要确定的就是另外三个角,即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罗森茨维格深受他的老师柯恩的影响,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相互关系。对上帝来说,上帝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启示性、救赎性,因此,上帝本身就是造物主、启示者,和救世主;世界本身具有被创造性和被救赎性,人本身具有被启示性,救赎性与被救赎性。因此,大卫之星只是一个象征,三者的关系并非是如图形所示的几何联系,其关系是相互的,复杂的。同时,在创造、启示和救赎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时间上讲,三者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从三者的作用上来看,创造是基础,创造需要启示,启示是关键,同时创造和启示又都需要救赎,救赎是目的,因为只有在救赎中创造才最后完成,启示才最后实现。

从对“救赎之星”的解释不难看出,罗森茨维格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一开始就提出的目标,即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救赎就是完成这一工作的最终保证。谈论救赎是宗教的基本话题之一,由此,罗森茨维格过渡到了《救赎之星》的第三部分,即涉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部分。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涉及救赎,为什么罗森茨维格认为犹太-基督宗教才是最终的归宿?通过考察古代亚洲的诸宗教(其中涉及了中国的宗教),他认为亚洲宗教中的神是僵死的,无生命的,极其容易走向宗教的反面即无神论;通过考察古希腊的宗教,他认为希腊的诸神虽然永生但却与死无关,因而也不能作为活生生的人的信仰;通过考察伊斯兰教,他认为伊斯兰教是一种完成了的宗教,因而是僵化的、无法给予人以活生生的指导的宗教。总而言之,这些宗教形式都无法从当下的、活生生的人的具体经验出发,而犹太-基督传统则不同,它让永恒进入时间,从而实现人的救赎。不难看出,这种对于个体当下的经验的强调《救赎之星》开篇所凸现的新思维的逻辑延伸。由此出发,罗森茨维格将将这一选择的原因归结为个体经验,并进一步指出,虽然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是建筑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但两者又有所不同,即:犹太教是永恒的生活而基督教是永恒的道路。所谓永恒的生活,意思是犹太人活在永恒的当下,外在于世界、国家的历史,上帝已经将救赎置于犹太人的生活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它高于所有其他民族,是其他所有民族的目标。所谓永恒的道路的意思是基督教是通向救赎的道路,它在历史之中,它负担着拯救、引导其他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

总而言之,《救赎之星》以传统的象征性符号阐发的是罗森茨维格的新思维,是现代犹太哲学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承先启后之作,它上承柯恩对于犹太传统的重视,又不囿于柯恩对于传统的理性化解释,以对个体经验的强调唤起了现代犹太哲学对于关系、对话等等概念的重视,成为布伯、列维纳斯等人思想的先驱。在更广泛的哲学史上,罗森茨维格的新思维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方法,并辅以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等对人类思想中非理性成分的重视,开启了存在主义思想的先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