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光明日报》(2021年02月22日 11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从问题导向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和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遵循。只有切实树立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学懂弄通新发展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
直面问题是树立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时代是出题者,马克思曾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新发展理念不是跨越现实距离的纯主观精神设计,而是对新的发展问题的积极回应。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7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增长动能减弱、发展参差不齐、资源环境透支严重、国内外联动性不足、发展成果共享度不高等突出问题随之而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三期叠加”的现实,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适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此破解新时代发展的上述新问题。
如今,我们已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我们党深刻研判“两个一百年”衔接的新历史方位,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命题,以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通过持之以恒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深化产业和供给结构调整、提高内生动力和内外循环的互补性等战略举措,力求在危机和变局中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可见,我们党对新发展理念的一再强调、一以贯之,是以在新时代新阶段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为靶向的,不理解这种问题关切,就不可能真正站在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上。
厘清问题是通达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支点。充分认清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知之愈深,方能行之愈笃。新的发展问题是我国在由富向强的时代跨越中遇到且必须加以克服的问题。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我们解决十几亿人温饱、实现国家整体上由穷变富的底子,然而,经济大而不强、增长快而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势必影响甚至可能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因此要靠发展理念的升级重构来引导发展实践的“华丽转身”,实现经济发展评价标准从快不快向好不好转变。
新时代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未发展或发展以前的问题,而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前期发展的量变已累积至质变的临界点,主要表现为经济体量基数越来越大使高速增长的难度增加,单纯靠资源和要素拉动的增长模式已出现边际效应递减,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使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低端产出过剩而中高端供给匮乏导致有效需求无法满足而外溢等等。由此,新时代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就主要不再是速度和规模的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的问题,是深层性和结构错位问题。面对这一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新发展理念来调整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以此破译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密码”。
破解难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落点。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坚持从问题中来,又要坚持到问题中去,把解决发展的关键难题作为落脚点。当前发展的突出矛盾集中体现在质量上,为此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摒弃过去的唯速度论、唯规模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宏观层面增强经济布局的均衡性,优化资源配置;在中观层面积极扭转发展方式,推动集成式联动化变革,做好产业、市场和区域的结构化升级,加固长板、补齐短板;在微观上注重提高要素和资源的参与方式和产出效率,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在新阶段上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一方面锻造立体化且充满弹性的供给侧,推动供给结构多元化,满足社会和个人不同层次需求;另一方面要立足全面小康下人民需求层次上移的现实,瞄准高端、精细和个性化消费市场,实施“定制式”供给,以高质量发展成就高品质生活。
(作者:王增福,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565net必赢院长、教授)